整體大增難掩分化趨勢 新能源產業步入“洗牌”周期-環球觀天下
2022年新能源板塊整體高歌猛進,行業盈利能力強勁。但具體來看,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還是光伏產業鏈,2022年真正獲取高額利潤的是上游資源企業。例如,主營鋰礦及碳酸鋰的天齊鋰業盈利241.25億元,同比大增10倍;高純晶硅龍頭通威股份大賺257億元,同比增長217%。但隨著今年初碳酸鋰價格大跌,2023年一季報新能源板塊盈利能力迅速分化,全產業鏈布局的龍頭如寧德時代依然穩增,此前受益于原材料漲價的中游企業如德方納米,則一季度業績大變臉。
新能源產業過山車般的行情以及行業分化,折射出該產業發展不平衡。行業陣痛已引起業界反思,并開始通過技術創新及尋找新材料來平抑乃至規避價格大幅波動。
(相關資料圖)
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分化
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板塊景氣度很高,數據顯示,已披露年報的48家該板塊上市公司中,九成企業盈利同比增長,增幅前三名分別是天齊鋰業、比亞迪及雅化集團,同比增幅分別為1060%、445%、384%。
從營收看,該板塊有6家公司進入營收千億軍團,分別是上汽集團、比亞迪、寧德時代、長城汽車、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。上汽集團以7440.6億元的營收遙遙領先。
再看凈利潤,寧德時代、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占據前三名,歸母凈利潤分別達307.29億元、241.25億元和205.04億元。
記者注意到,一季度,寧德時代、比亞迪、億緯鋰能等多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延續了2022年高增長態勢。例如,寧德時代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0.38億元,同比增長82.91%;實現歸母凈利潤98.22億元,同比增長557.97%。
新能源整車企業中,比亞迪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,業績相當出色。比亞迪年報顯示,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、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:營業收入達4240.61億元,同比增長96.20%;實現歸母凈利潤166.22億元,同比增長445.86%。2022年比亞迪還摘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。
不過,相對于“優等生”比亞迪,一些新能源整車上市公司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現象。和華為合作新能源車的賽力斯就是如此。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41.05億元,同比大幅增長104%;但公司歸母凈利潤為-38.32億元,較2021年虧損進一步擴大。為何增收不增利?賽力斯介紹,業績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,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,折舊及營銷費用較高。
光伏增勢迅猛 中游盈利能力改善
2022年,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樣,光伏產業一路狂飆,導致上游硅料價格大漲。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測算,2022年我國光伏制造端產值(硅料、硅片電池、組件,不含逆變器)超過1.4萬億元,同比增長超過95%。
在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50家光伏企業中,19家實現了凈利潤超100%的增長,其中東方日升、愛旭股份均出現了約2000%的超高速增長。
東方日升主營光伏電池與組件部分,處于產業鏈中游,但也涉及上游硅料及下游光伏電站、儲能領域等。東方日升在年報中表示,兩大因素推動公司2022年凈利潤大幅增長:第一,去年全球市場對光伏產品需求旺盛,公司提升產能擴大銷售,同時提升了自供太陽能電池的比例,放大利潤空間;第二,去年硅料價格處于高位,公司多晶硅料產能基本處于滿產狀態,為公司帶來較大利潤貢獻。
如東方日升所述,得益于垂直一體化戰略,去年光伏組件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修復。頭部組件企業隆基綠能、天合光能、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凈利潤增速分別達63%、104%、158%、171%。除隆基綠能外,其余3家的凈利潤增速明顯高于營收增速。
全產業鏈利潤分配更加向上游硅料傾斜。根據行業公開信息,去年光伏組件的擴張速度明顯快于上游硅料的產能提升速度,疊加海運運力緊張等因素,導致硅料供應緊張、價格較高。反映在年報上,2022年A股硅料頭部企業通威股份、大全能源分別實現營收1424億元、309億元,均增長100%以上,凈利潤則增長200%以上。
儲能行業爆發 龍頭凈利潤翻倍
2022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實現175%的爆發式增長,儲能企業2022年年報業績亦表現喜人。
根據申萬三級行業“儲能設備”統計,截至記者發稿共有28家企業披露年報,其中6家凈利潤增速超過100%,分別是ST時萬、派能科技、圣陽股份、鵬輝能源、雄韜股份和南都電源。
派能科技營收、凈利潤增速亮眼,是儲能行業高速發展的寫照。其2022年營業收入約60億元,是2021年的近3倍;凈利潤約12.7億元,是2021年的約4倍。從出貨量來看,2022年派能科技儲能產品銷量約3.5GWh,同比增長127%。
派能科技介紹,2022年歐洲對儲能需求旺盛,我國也陸續出臺支持儲能產業的相關政策,為行業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。2022年,派能科技募投項目部分建成投產,產能瓶頸逐步緩解,對市場擴張提供了有效支持。2022年底,派能科技還推出了大容量長壽命鋁殼儲能電池、鈉離子電池及高能量密度儲能系統。
記者注意到,儲能行業的高增長在2023年一季度得以延續,陽光電源、昱能科技、科士達、派能科技等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增幅均超過100%。據市場公開信息,隨著一季度碳酸鋰價格持續下探,我國儲能項目投標價降低,項目招標火熱。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,2023年一季度我國公開的儲能中標項目達46個,總容量達8.514GWh,已超過去年上半年總量(約7GWh),儲能市場保持高速強勁發展態勢。
(文章來源:上海證券報)
關鍵詞: